首页
泸定经济社会发展
2018-12-03 07:04:06
来源:
泸定县人民政府
阅读数:
72次
字号:
收藏
打印
分享:
分享到朋友圈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
温馨提示:
请完成个人中心登录后进行相关操作

【概述】近年来,泸定县委、县政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,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委十一届三次、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,认真落实中央、省、州重大决策部署,紧紧围绕州委“123456”总体工作格局和县委“135”工作思路,持续深入开展干部作风、基层组织、社会风气“三项建设”,打赢打好脱贫奔康、水电移民、依法治县“三场硬仗”,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,促进民生事业持续改善,红色宜居、美丽小康新泸定建设进入了新征程。截至2018年上半年,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.66亿元,同比增长7.5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4.62亿元,下降8.0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.47亿元,同比增长11.06%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0.97亿元,同比增长19.78%;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3054元、3524元,同比增长9.5%10.7%

(一)经济

【农业】2017实现农作物播种面积 115047亩(其中粮食作物54015亩、经济作物18144 亩、其他作物 42888 亩),耕地面积71931亩,可利用草场面积744105 亩,森林管护面积196.8万亩,森林覆盖率 44.71 %;年末各类牲畜存栏 9.75 万头只匹,出栏8.76万头只匹,牲畜总增率、出栏率、商品率分别为86.2%91.6%61.4%;肉类总产量5090吨。继续推进《高半山特色生态农业发展规划》,全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56914万元,实现累计种植优质核桃7.6万亩、特色水果3.8万亩、绿色蔬菜4.6万亩;花椒、中药材、食用菌种植面积分别达3.7万亩、1万亩、3900亩;牲畜出栏率、商品率分别达91.5%61%;新发展农民合作社31个、家庭农场25家;完成有机产品认证2个,“三品一标”认证产品累计达25个;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省级示范县,荣获“全州粮食安全先进县”称号;建成全州首个农田气候监测站,气象服务“三农”作用进一步彰显。

【工业经济】成功申报“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”,电商县级公共服务中心、乡镇服务站、村级服务点建设有序推进;累计9家快递、60家物流企业落户泸定,“泸定红樱桃”首次上线京东、淘宝等主流电商平台。在全州率先制定《关于支持和促进建筑类企业发展的试行意见》,实施“财政奖补激励、拓展扶持政策、政务服务环境”“三个最优”政策,新增10家建筑类企业在泸注册;出台《加强限额以上商贸单位培育工作的意见(试行)》,加快培育产业增长极。雪森美好花椒油生产线完成试运行调试,桑吉卓玛青稞酒完成技改,湾东二级电站即将投产,元正食品公司“升规”,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亿元。

【旅游业】泸定桥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有序推进,牛背山景区开发完成投资2.7亿元,杵坭乡村旅游规划加快编制;建成4个游客服务中心、6个旅游厕所、4个生态停车场;开发各类旅游商品30余类、100余种成功举办首届报春花节、雪山红叶摄影节、高原苹果节及第七届“红樱桃节”等节庆活动;成功创建2017年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区,得妥镇湾东村入选2017年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。2017年接待游客136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.4亿元,同比分别增45.6%45.7%

【精准扶贫】泸定既是全省“四大片区”88个贫困县(市、区)之一,更在全省45个深度贫困县(市、区)之列。2014年,精准识别贫困村44个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43户、10493人,贫困发生率为15.6%。到2017年底,已累计减贫2716户、9428人,实现29个贫困村退出,贫困发生率降至1.58%;县摘帽“一低三有”、村退出“一低五有”、户脱贫“一超六有”硬指标实现100%达标。20188月,经国务院扶贫办批准,泸定退出贫困县序列,成为甘孜州第一个脱贫“摘帽”县。

【水电移民】截至2017年底,泸定电站移民安置率、销号率分别达93%82%,各安置点基本完成土地整理,即将开展分配工作,下田坝安置点完成房屋分配入住;大岗山电站移民销号率达96%,完成安置点建设、房屋消缺及配套设施建设和土地整理工作;硬梁包电站继续坚持“先移民后建设”思路,完成112户房屋拆迁、514座坟墓及16家企事业搬迁,垃圾处理场复建、店子安置点建设有序推进。泸定电站、大岗山电站后扶产业规划加快编制,开展库区劳动力转移培训480人次,全力提升移民群众后续发展能力。

【城乡提升】创新建立“片长+街长”城镇管理新机制,成立城市综合执法局,强力整治违法违规建(构)筑物。启动老城4条城市主干道风貌改造提升项目,完成夜景亮化一期工程。新城第一批次10PPP项目启动招商;新城滨河主干道全线贯通,沙坝至田坝滨河路加快建设;新城自来水厂完成前期;四川民族学院新校区建设正式启动。强化“三块地”管理,制定城乡自建房控制引导标准,4个乡镇“总规”提交初步成果;实施5个乡镇风貌改造提升项目;改造通乡公路17公里,新建通村通畅工程28公里,所有行政村实现通水泥硬化路;新村建设“五大任务”有序推进,累计建成幸福美丽新村52个,新村覆盖面达42%;命名县级文明村71个,申报州级文明村18个,冷碛镇团结村、木瓜沟村分别被评为“全国文明村镇”“全国优秀农家书屋”;命名县级“四好村”66个,州级“四好村”创建10个、申报36个,申报省级“四好村”10个。

【基础设施建设】截至2017年末,完善提升基础设施,城区3段防洪堤工程获省发改委批复;推进“全域灌溉”,完成投资7255万元,顺河堰主体工程建设基本完成,渠系配套工程正在建设,新增灌面2775亩、有效改善灌面8600亩;农村饮水安全达标实现全覆盖;整合资金5875万元,推进农村电网及中心村农网改造,启动7个乡镇6个独立供区供电改革,2.9万余名群众用电难、用电不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。雅康高速泸定段试通车,泸石高速、泸荥路有序推进前期;新增1条城乡公交营运线路,建成12个乡村招呼站点,“内延外联、全域覆盖”的交通网络构架初步形成。城区综合农贸市场建成投入使用,孙家沟立体停车场有序推进,泸园大桥完成主体建设,税干校片区开发正式启动,市政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。新建通信基站37个,架设宽带296皮长公里,新增31个行政村通光纤宽带;完成6个行政村广播“村村响”建设任务,安装599户贫困户电视“户户通”设备,信息共享进一步提升。